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在绝大多数人眼中,当今世界对人类文明威胁最大的应该是核武器,动辄几百万当量的爆炸威力,数以万计的核弹头总数,足够让人类灭亡多次。但是人们忽略了另外一款同样可怕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:生化武器,以及最近新出现的一个词汇:基因武器。
与核武器相比,生化武器没有爆炸,也没有高温高压,更不会产生横扫一切的冲击波,一个金属容器甚至一个玻璃瓶都可以成为运载和投放的工具,但其造成的杀伤效果却极其的恐怖骇人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展开了毫无节制的化学武器攻击战,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伤亡,给交战双方的士兵和人民留下了长达数十年的苦痛。因此,一战之后,国际社会便要求禁止使用以芥子气为代表的化学武器。二战结束后,又禁止使用有毒生物战剂武器,至此,生化武器都被列入禁用名单,成为人类的底线。
尽管如此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爆发的两伊战争,伊朗和伊拉克军队还是互相投掷了大量化学武器。这说明在野心家,战争狂人以及杀红了眼的敌对双方看来,国际公约只不过是随时可以突破的一纸空文,禁君子而不禁小人。所以,做好最坏的打算,才是军队应该做的事情。
此处有两个十分微妙而且可能有联系的事情出现。首先,前几日中国国防部刊登了专题文章,标题是:让生物战争走进国防视野。文章阐述了当今生物武器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巨大破坏力,并首次正式提出美国对基因武器的研制进展,最后强调要加强对此类隐蔽性极强,破坏力极大的基因武器,军队必须要做好防御,救治和应对措施。
其次,文章发出不久,我军最优秀的生化武器防御专家,陈薇少将受命接管武汉P4病毒实验室。P4实验室是国内等级最高的两个病毒实验室之一,由陈薇少将出面说明防疫管控层次已升级到军事层面,不再是单纯的感染与救治的问题,而是国家安全与军事防御的需要。
也别是基因武器的正式提出,解释了一些问题,即同样面对新冠病毒时,为何亚洲人更容易感染,而白种人症状如此轻微。
众所周知,权威科学家已经证实,此次爆发的新冠病毒可以看做是2003年SARS病毒的升级版,致死率虽然只有5%,但传播更迅速,变异更频繁,传染性更强,只要环境合适,短短十几秒就能感染新的健康人群,这是SARS病毒所不具备的。令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武器,而并非单纯的疫情。
国外媒体也有类似的判断,理由就是,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要想变异升级,需要漫长的过程,有的甚至要耗费上万年时间才能更加隐蔽和致命,而SARS病毒演变成为新冠病毒只用了短短的17年,如果是自然条件下变异几乎是不可能的,除非经过专门的人工培育和挑选,令其在较短时间内走完自然变异过程。那么,从这个角度出发,很多问题就能说得通了,毫无疑问,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而对手却掌握着救命的解药,非常及时的站出来充当救世主的角色,一手给解药,一手却攥着血淋淋的匕首。